聯系我們
安徽特力電纜有限公司
Anhui Teli Cable Co., Ltd.
地址:安徽省銅陵金橋工業園
電話:+86-562-8728799
+86-562-8728678
傳真:+86-562-8728000
郵編:244121
Email:anhuiteli@163.com
網址:www.huuipzk.cn
10kV電纜線路電纜的敷設工程設計施工精細化標準
1電纜直埋敷設
1.1 適應范圍
適用于10kV電纜工程的直埋電纜敷設的施工。
1.2 主要引用標準
GB 50217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GB 50168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GB 50303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150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
DL/T 5161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
DL/T 5221 《城市電力電纜線路》
Q/CSG11105-2008 《南方電網工程施工工藝控制規范》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建設施工作業指導書 第四部分:配網工程》
《中國南網公司10kV和35kV配網標準設計(2011年版)》
1.3 設計要求
1.3.1 直埋敷設于非凍土地區時,電纜埋置深度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電纜外皮至地下構筑物基礎,不得小于0.3m。
(2)電纜外皮至地面深度,不得小于0.7m;當位于車行道或耕地下時,應適當加深,且不宜小于1m。
1.3.2 直埋敷設的電纜,嚴禁位于地下管道的正上方或下方。電纜與電纜或管道、道路、構筑物等相互間容許最小距離,應符下表要求。
表1.3-1 纜或管道、道路、構筑物等相互間容許最小距離(m)
注:(1)當電纜用隔板分隔或敷設在電纜槽盒中或電纜穿管時,可為0.25m;
(2)當電纜用隔板分隔或敷設在電纜槽盒中或電纜穿管時,可為0.1m;
(3)特殊情況可斟酌且最多減少一半數值。
1.3.3 直埋敷設的電纜引入構筑物,在貫穿墻孔處應設置保護管,且對管口實施阻水堵塞。
1.3.4 直埋敷設電纜的接頭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接頭與鄰近電纜的凈距,不得小于0.25m。
(2)并列電纜的接頭位置宜相互錯開,且不小于0.5m的凈距。
(3)斜坡地形處的接頭安置,應呈水平狀。
(4)對重要回路的電纜接頭,宜在其兩側約1000mm開始的局部段,按留有備用量方式敷設電纜。
1.3.5 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電纜上不得有鎧裝壓扁、電纜絞擰、護層折裂等未消除的機械損傷。
1.3.6 用機械敷設電纜時的最大牽引強度宜符合下表規定。
表1.3-2 牽引強度(N/mm2)
1.3.7 機械敷設電纜的速度不宜超過15m/min,在較復雜路徑上敷設時,其速度應適當放慢。
1.3.8 電纜在任何敷設方式及其全部路徑條件的上下左右改變部位,都應滿足電纜允許彎曲半徑要求。電纜的允許彎曲半徑,應符合電纜絕緣及其構造特性要求。
表1.3-3 允許最小彎曲半徑
1.3.9 同通道電纜排列配置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除交流系統用單芯電力電纜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葉形)配置外,對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電力電纜,不宜迭置。
(2)除交流系統用單芯電纜情況外,電力電纜的相互間宜有1倍電纜外徑的空隙。
1.3.10 交流系統用單芯電力電纜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間距離,應同時滿足電纜金屬護層的正常感應電壓不超過允許值,并使按持續工作電流選擇電纜截面盡可能較小的原則來確定。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單芯電力電纜,有兩回線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時,應計入相互影響。
1.3.11 電纜敷設后,應該及時排列整齊,避免交叉重疊。在電纜終端、中間接頭、電纜拐彎處、等地方的電纜上裝設標示牌。
1.4 施工工藝要點
1.4.1 電纜溝底應平整,并鋪上100㎜軟土或沙。電纜敷設完后,上面應蓋一層150mm軟土或沙,蓋上保護蓋板。也可把電纜放入預制鋼筋混凝土槽盒內填滿砂,然后蓋上槽盒蓋。
1.4.2 電纜之間,電纜與其他管道、道路、建筑要求,不得將電纜平行敷設于其它管道的正上方或下方,最小允許凈距需符合要求。
1.4.3 在電纜路徑的土壤中,如發現有化學腐蝕、電解腐蝕、白蟻危害等,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1.4.4 人工敷設電纜:電纜的人工拉引一般是人力和滾輪相結合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施工人員較多,特別注意的是人力分布要均勻合理,負荷適當,并要統一指揮。電纜敷設時,在電纜盤兩側須有協助推盤及負責剎盤滾動的人員。
1.4.5 電纜敷設的一般工藝要求:
(1)為避免電纜拖傷,可把電纜放在滾輪上,敷設電纜的速度要均勻。電纜盤就位可用起重機或人工將電纜盤放置指定位置,電纜在裝卸的過程中,設專人負責統一指揮, 指揮人員發出的指揮信號必須清晰、準確。
(2)采用吊車裝卸時, 裝卸電纜盤孔中應有盤軸,起吊鋼絲繩套在軸的兩端,不應直接穿在盤孔中起吊。人工移動電纜盤前,應檢查線盤是否牢固,電纜兩端應固定,線圈不應松弛,電纜盤只允許短距離滾動,滾動時滾動方向必須與線盤上箭頭指示方向一致。
(3)根據電纜長度和截面,選用的牽引繩長度比電纜長30~50m。牽引繩連接必須牢固。其連接點應選用防捻器。布放電纜滑輪,直線部分應每隔2.5~3m設置直線滑輪,確保電纜不與地面摩擦,所有滑輪必須形成直線。彎曲部分采用轉彎滑輪,并控制電纜彎曲半徑和側壓力。
(4)電力電纜在終端頭與接頭附近宜留有備用長度。
(5)電力電纜在切斷后,應將端頭立即做好防潮密封,以免水分侵入電纜內部。
(6)若電纜溝內并列敷設多條電纜,其中間接頭位置應錯開。其凈距不應小于0.5米。
(7)電纜敷設后,應及時排列整齊,避免交叉重疊,并在電纜終端、中間接頭、電纜拐彎處、管口等地方的電纜上裝設標志牌,標志牌上應注明電纜編號、電纜型號、規格與起訖地點。
(8)敷設完畢后,應及時清除雜物,蓋好蓋板。必要時,還要將蓋板縫隙密封。在施工完的隧道、電纜溝、豎井、電房出入口、管口進行密封。
1.5 樣板圖片
圖 1-1 電纜盤就位
圖 1-2 直埋電纜敷設
圖 1-3直埋電纜轉彎敷設
2電纜排管敷設
2.1 適用范圍
適用于10kV電纜工程的排管、頂管電纜敷設的施工。
2.2 主要引用標準
GB 50217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GB 50168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GB 50303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150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
DL/T 5161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
DL/T 5221 《城市電力電纜線路》
Q/CSG11105-2008 《南方電網工程施工工藝控制規范》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建設施工作業指導書 第四部分:配網工程》
《中國南網公司10kV和35kV配網標準設計(2011年版)》
2.3 設計要求
2.3.1 保護管的選擇,應滿足使用條件所需的機械強度和耐久性,交流單相電纜以單根穿管時,不得用未分隔磁路的鋼管。
2.3.2 使用排管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纜芯工作溫度相差大的電纜,宜分別配置于適當間距的不同排管組。
(2)管孔端口應有防止損傷電纜的處理。
(3)在工作井內的接頭和單芯電纜必須使用非磁性材料或經隔磁處理的夾具固定。
(4)工作井兩端的排管孔口應封堵。封堵應采用排管配套的專用管堵,要求封堵嚴密,不滲水。
2.3.3 較長電纜管路中的下列部位,應設在工作井內:
(1)電纜牽引張力限制的間距處。
(2)電纜分支、接頭處。
(3)電纜從排管轉入直埋處。
(4)管路坡度較大且需防止電纜滑落的必要加強固定處。
2.3.4 每管宜只穿1根電纜,交流單芯電纜不得單獨穿入鋼管內。
2.3.5 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電纜上不得有鎧裝壓扁、電纜絞擰、護層折裂等未消除的機械損傷。
2.3.6 用機械敷設電纜時的最大牽引強度宜符合下表的規定。
表2.3-1 牽引強度(N/mm2)
2.3.7 機械敷設電纜的速度不宜超過15m/min,在較復雜路徑上敷設時,其速度應適當放慢。
2.3.8 電纜在任何敷設方式及其全部路徑條件的上下左右改變部位,都應滿足電纜允許彎曲半徑要求。電纜的允許彎曲半徑,應符合電纜絕緣及其構造特性要求。
表 2.3.-2 許最小彎曲半徑
2.3.9 電纜施放完畢后,應按要求將工作井內電纜放置在支架位置上,并在管口兩端、井口、終端等位置上綁扎標示牌,并進行封堵。
2.4 施工工藝要點
2.4.1 對設計圖紙規定的管孔進行疏通檢查,清除管道內可能漏漿形成的水泥結塊或其他殘留物,并檢查管道連接處是否平滑,以確保電纜傳入排管時不遭受傷。必要時應用管道內窺鏡探測檢查。
2.4.2 試牽引,經過檢查后的管道,可用一段3米長與本工程電纜規格相同的電纜作模擬牽引,觀察電纜表面的磨損是否屬于許可范圍。
2.4.3 電纜進入排管前,可在其表面涂上與其護層不起化學作用的潤滑物。管道口應套以光滑的喇叭管,井坑口應裝有適當的滑輪組,以確保電纜敷設牽引時的彎曲半徑,減小牽引時的磨擦阻力。
2.4.4 電纜敷設的一般工藝要求(見直埋敷設部分)。
2.5 樣板圖片
圖 2-1 排管檢查
圖 2.-2 電纜排管敷設(工作井內)
圖 2.-3 排管電纜敷設完工
圖 2-4 非開挖電纜管道安裝完工
3電纜溝敷設
3.1 適用范圍
適用于10kV電纜工程電纜溝內電纜敷設施工。
3.2 主要引用標準
GB 50217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GB 50168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GB 50303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150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
DL/T 5161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
DL/T 5221 《城市電力電纜線路》
Q/CSG11105-2008 《南方電網工程施工工藝控制規范》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建設施工作業指導書 第四部分:配網工程》
《中國南網公司10kV和35kV配網標準設計(2011年版)》
3.3 設計要求
3.3.1 電纜的排列應符合下列要求:
(1)電力電纜和控制電纜不應配置在同一層支架上。
(2)并列敷設的電力電纜,其相互間的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
(3)交流單芯電力電纜,應布置在同側支架上。當按緊貼的正三角形排列時,應每隔一定的距離用綁帶扎牢,以免其松散。
(4)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與備用電纜需實行耐火分隔時,宜適當配置在不同層次的支架上。
3.3.2 同一層支架上電纜排列配置方式,應符合下列規定:
(1)除交流系統用單芯電力電纜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葉形)配置外,對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電力電纜,不宜迭置。
(2)除交流系統用單芯電纜情況外,電力電纜的相互間宜有1倍電纜外徑的空隙。
3.3.3 電纜固定用部件的選擇,應符合下列規定:
(1)除交流單相電力電纜情況外,可采用經防腐處理的扁鋼制夾具或尼龍扎帶、鍍塑金屬扎帶。強腐蝕環境,應采用尼龍扎帶或鍍塑金屬扎帶。
(2)交流單相電力電纜的剛性固定,宜采用鋁合金等不構成磁性閉合回路的夾具;其他固定方式,可用尼龍扎帶、繩索。
(3)不得用鐵絲直接捆扎電纜。
3.3.4 并列敷設的多條電纜,其接頭的位置宜相互錯開。
3.3.5 電纜進入電纜溝、隧道、豎井、建筑物、盤(柜)以及穿入管子時,出入口應封閉,管口應密封。
3.3.6 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電纜上不得有鎧裝壓扁、電纜絞擰、護層折裂等未消除的機械損傷。
3.3.7 用機械敷設電纜時的最大牽引強度宜符合下表的規定。
表3.3-1 牽引強度(N/mm2)
3.3.8 機械敷設電纜的速度不宜超過15m/min,110kV及以上電纜或在較復雜路徑上敷設時,其速度應適當放慢。
3.3.9 電纜在任何敷設方式及其全部路徑條件的上下左右改變部位,都應滿足電纜允許彎曲半徑要求。電纜的允許彎曲半徑,應符合電纜絕緣及其構造特性要求。
表 3.3-2 允許最小彎曲半徑
3.3.10 電纜施放完畢后,需及時整理,除需按要求排列、固定外,還應做到橫平豎直,排列整齊,避免交叉重疊。并及時在電纜終端、中間接頭、電纜拐彎處等地方裝設標示牌,溝內每隔15m應裝設標示牌。
3.4 施工工藝要點
3.4.1 電纜溝敷設電纜可用人力或機械牽引,見直埋電纜牽引方式。
3.4.2 敷設前,要用抽風機進行排氣。
3.4.3 電纜在支架敷設時,電力電纜間距為35㎜,但不小于電纜外徑尺寸;不同等級電力電纜間及控制電纜間的最小凈距為100㎜。
3.4.4 電纜敷設完后,在電纜溝支條排列時按設計要求排列,金屬支架應加塑料襯墊。如設計沒有要求時應遵循電纜從下向上,從內到外的順序排列原則。
3.4.5 電纜敷設的一般工藝要求(見直埋敷設部分)。
3.5 樣板圖片
圖 3-1 電纜敷設
4電纜橋架敷設
4.1 適用范圍
適用于10kV電纜工程電纜橋架內電纜敷設施工。
4.2 主要引用標準
GB 50217 《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
GB 50168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纜線路施工及驗收規范》
GB 50303 《建筑電氣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GB 50150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
DL/T 5161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
DL/T 5221 《城市電力電纜線路》
Q/CSG11105-2008 《南方電網工程施工工藝控制規范》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網建設施工作業指導書 第四部分:配網工程》
《中國南網公司10kV和35kV配網標準設計(2011年版)》
4.3 設計要求
4.3.1 電纜在托盤、梯架內橫斷面的填充率:電力電纜不大于40%。
4.3.2 下列不同電壓不同用途的電纜不宜敷設在同一層橋架上,如受條件限制安裝在同一層橋架上時,應用隔板隔離。
4.3.3 電纜排列及固定應該滿足以下要求:
(1)電纜沿橋架敷設時,電纜應單層敷設,排列整齊,間距均勻,不應有交叉現象,拐彎處應以最大截面電纜允許彎曲半徑為準。
(2)水平敷設,應設置在電纜線路首、末端和轉彎處以及接頭的兩側,且宜在直線段每隔不少于100m處。
(3)垂直敷設,應設置在上、下端和中間適當數量位置處。
(4)斜坡敷設,應遵照1、2款因地制宜。
(5)當電纜間需保持一定間隙時,宜設置在每隔約10m處。
(6)交流單芯電力電纜,還應滿足按短路電動力確定所需予以固定的間距。
4.3.4 電纜敷設在穿越不同防火區的電纜橋架處,按設計要求位置,有防火隔斷措施。
4.3.5 電纜敷設時,電纜應從盤的上端引出,不應使電纜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電纜上不得有鎧裝壓扁、電纜絞擰、護層折裂等未消除的機械損傷。
4.3.6 用機械敷設電纜時的最大牽引強度宜符合下表的規定。
表4.3-1 牽引強度(N/mm2)
4.3.7 機械敷設電纜的速度不宜超過15m/min,110kV及以上電纜或在較復雜路徑上敷設時,其速度應適當放慢。
4.3.8 電纜在任何敷設方式及其全部路徑條件的上下左右改變部位,都應滿足電纜允許彎曲半徑要求。電纜的允許彎曲半徑,應符合電纜絕緣及其構造特性要求。
表 4.3-2 允許最小彎曲半徑
4.3.9 電纜敷設完畢后,沿電纜橋架敷設的電纜在其兩端、拐彎處、交叉處應掛標示牌,直線段應適當增設標示牌。
4.4 施工工藝要點
4.4.1 橋架水平敷設時,應將電纜單層敷設,排列整齊。不得有交叉,拐彎處應按電纜允許彎曲半徑為準,
4.4.2 垂直敷設前,選好位置,架好電纜盤,電纜的向下彎曲部位用滑輪支撐電纜,在電纜軸附近和部分樓層應設制動和防滑措施;敷設時,同截面電纜應先敷設低層,再敷設高層。
4.4.3 如需自下而上敷設,低層小截面電纜可用滑輪繩索人力牽引敷設;高層大截面電纜宜用機械牽引敷設。
4.4.4 對于敷設于垂直橋架內的電纜,每敷設一根應固定一根,全塑型電纜的固定點為1m,其他電纜固定點為1.5m。
4.4.5 電纜敷設的一般工藝要求(見直埋敷設部分)。
4.5 樣板圖片
圖 4-1 橋架電纜敷設
以上主要根據《廣東電網公司配網工程精細化設計施工工藝標準(2011年版)》編輯整理,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E N D------------